首页 > 流行歌曲 > 【西皮摇板】是什么歌

杨宝森   孟小冬   程砚秋 - 武家坡·大登殿1歌词 和 武家坡·大登殿1歌词 创作表达的意思

“【西皮摇板】”是一句歌词,这句歌词出自歌曲《武家坡·大登殿1》,演唱者是歌手杨宝森   孟小冬   程砚秋

这首歌发行于2022-01-01,收录于杨宝森   孟小冬   程砚秋的专辑“守护国粹——京剧艺术传承工程(二)”中。

这首歌的完整歌词和专辑介绍如下:


武家坡·大登殿1的专辑 1945年北平电台录音
《武家坡》
(孟小冬 饰 薛平贵)
……
薛平贵(白):大嫂请了。
薛平贵(白):这阳关大道哪有失迷路途的道理,我乃找名问姓的。
众大嫂(白):军爷敢是失迷路途的?
众大嫂(白):有名便知,无名不晓。
薛平贵(白):提起此人大大的有名。
众大嫂(白):但不知是哪一家呢?
薛平贵(白):王丞相之女,薛平贵之妻,王氏宝钏。
众大嫂(白):回寒窑去了。
众大嫂(白):方才在此剜菜。
薛平贵(白):如今呢?
薛平贵(白):烦劳大嫂传话,就说他丈夫带来万金家书,叫她前来接取。
薛平贵(白):有劳了…
(程砚秋 饰 王宝钏)
众大嫂(白):请稍待。
众大嫂(白):啊王三姐。
王宝钏(白):怎么?
众大嫂(白):你丈夫托人带来万金家书,叫你前去接取。
王宝钏(白):有劳了~
【西皮导板】
多蒙邻居对我言。
【西皮三眼】
武家坡又来了王氏宝钏。
站立在坡前用目观看,
那一旁站定了一军官。
假意儿在此间把菜剜,
他那里问一声我好回答一言。
(杨宝森 饰 薛平贵)
……
王宝钏(白):此话当真?
薛平贵(白):当真。
王宝钏(白):果然?
薛平贵(白):哪个骗你不成?
王宝钏:【哭头】啊…狠心的强盗啊!
【西皮二六】
指着西凉高声骂,
无义的强盗骂一声,
我为你不把那相府进,
我为你失却父女情,
既是我夫把奴卖,
谁是那三媒六证的人?
【西皮快板】
薛平贵:那苏龙魏虎为媒证,
王丞相是我的主婚人。
王宝钏:提起了旁人我不晓,
你我同把相府进,
苏龙魏虎是内亲,
三人对面就说分明。
薛平贵:他三人与我有仇恨,
王宝钏:我父在朝为官宦,
咬定牙关他就不认承。
府下金银堆如山,
本利算来该多少,
薛平贵:西凉国四十单八站,
命人送到那西凉川,
王宝钏:我进相府对父言,
为军的要人我是不要钱。
将你带到官衙内,
家人小厮有万千,
管叫你思前容易你就退后难,
丢南牢,坐监禁,
打板子,上枷棍,
为军哪怕到官前,
薛平贵:大嫂不必巧言辩,
衙里衙外我打点,
管教大嫂断与咱,
王宝钏:军爷休要发狂言,
欺奴犹如欺了天,
妻儿老小如奴一般。
西凉鞑子把你斩,
百般调戏也枉然,
腰中取出了银一锭,
薛平贵:好一个贞节王宝钏,
将银放在了地平川,
送与大嫂做养奁,
这锭银子三两三,
买绫罗,做衣衫,
打首饰,置簪环,
我与你少年的夫妻就过几年呐。
王宝钏:这锭银子奴不要,
与你娘做一个安家钱,
买白纸 糊白幡,
买绫罗 做衣衫,
落得个孝子的名儿在那天下传。
打首饰 置妆奁,
薛平贵:是烈女不该出绣房,
缘何来到大路旁,
为军起下【摇板】不良意,
来来来快上马,
王宝钏:
一马双跨到西凉呀。
【西皮快板】,
一见军爷变了脸,
吓得宝钏心胆寒,
低下头来心暗转…
薛平贵(白):上马呀。
王宝钏(白):你看那旁有人来了,
薛平贵(白):在哪里?
【西皮摇板】
王宝钏(白):唗!
急忙奔到那寒窑前,
薛平贵(白):哈哈哈哈!
【西皮摇板】
好个贞洁王宝钏,
果然为我受熬煎,
不骑马来步下赶,
夫妻相逢寒窑前。
……
【西皮摇板】
王宝钏:前面走的王宝钏,
薛平贵:后面跟随薛平男,
王宝钏:进得窑来将门掩,
薛平贵:将为丈夫关至在这窑外边……
《大登殿》
王宝钏:【西皮摇板】
……
姐妹双双上金殿,
宝钏、代战:参王驾来问王安。
薛平贵:【西皮快板】
宝钏封在昭阳院,
代战西宫掌兵权。
赐你二人龙凤剑,
三人同掌锦江山。
王宝钏:【西皮摇板】
叩头忙谢隆恩典。
代战:你为正来咱为偏。
王宝钏:【西皮流水】
讲什么正来论什么偏,
姐姐结发在你先,
姐妹同掌昭阳院,
【十三咳】做一对,一呀一呀哈哪一呀哈咳呼咳,凤凰呀,一哪一哈咳,伴君眠,哪呼咳。一呀一呀哈哪一呀哈咳呼咳呼咳呼咳呼咳,一呀啊哈,啊哪哈,一呀一哪一呀咳呼哪呼哪呼哪呼哪呼咳呼咳呼咳!
宝钏、代战:
薛平贵:(白)哈哈哈……
【西皮摇板】
相府去把岳母搬。
宝钏近前听旨传,
王宝钏:万岁金殿把旨传,
后宫去把我的老娘搬。

杨宝森   孟小冬   程砚秋 专辑 守护国粹——京剧艺术传承工程(二) 中 武家坡·大登殿1歌词创作表达的意思

《杨宝森·杨宝忠唱片录音全集》收录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杨宝森、杨宝忠大师在1949年以前录制发行的,包括演唱和曲牌演奏的全部钢针粗纹老唱片录音(另收入1945年北平广播电台直录唱片片段)。第二部分是两位大师在1949年以后录制的静场录音中,曾以钢针粗纹唱片和密文唱片形式出版过的全部录音。以上两部分为唱片录音全集。第三部分是二位大师在1949年以后录制,没有以唱片形式出版过的部分静场录音,以此作为对两部分的重要补充。 京剧大师杨宝忠,生于1899年6月10日(一说为1900年,农历五月初三),卒于1967年12月28日,号信忱(臣),艺名“小小朵”,祖籍安合肥,生于北京。著名表演艺术家、音乐家、教育家。杨宝忠在正式改行操琴前,作为余叔岩的大弟子,是公认的余派衣钵传人。他在物克多和胜利唱片公司录制的《珠帘寨》《状元谱》等余派老生唱段,与余叔岩大师相比几可乱真,《南阳关》《定军山》《打渔杀家》《御碑亭》等唱段很大程度上记录下了“十八张半”以外余派剧目早中期的唱法。新编剧目《林四娘》唱片则是他以余派唱腔标准进行的成功创造。他在胜利公司录制的京胡与提琴演奏的两张曲牌唱片展示出过人的音乐天赋,曾多次再版发行,这些都是记录杨宝忠大师艺术发展道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京剧大师杨宝森,生于1909年10月9日,卒于1958年2月10日,字钟秀,号时哉,后改时斋,祖籍安徽合肥,生于北京,著名表演艺术家。杨宝森的艺术道路似乎并没有乃兄风光,他倒嗓后的嗓音状态不稳定,但演唱必严守准绳。杨宝森在大中华公司和蓓开公司录制的唱段均是老谭派唱法,《乌盆记》《马鞍山》《七星灯》等唱段规范、老练,让听者最直观地感受到他正统的艺术观和深厚的演唱功力。《镇潭州》《战宛城》等他不常见于舞台的唱段录制也颇具匠心。杨宝森一生苦苦追求谭、余老生艺术真谛,由于有坚实的老谭派演唱基础,又有堂兄杨宝忠的口传心授,杨宝森学余叔岩精纯、全面、细致。1934年他嗓音恢复后在胜利公司录制的《上天台》《珠帘寨》等一批剧目进一步展现了他学余的惊人成绩。1939年杨宝森与高华录制《桑园会》唱片时,他的个人演唱风格已经开始形成,这套唱片也成为其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发表评论

用户头像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