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我的每一个表情还有那些迷惘和失”是一句歌词,这句歌词出自歌曲《表情》,演唱者是歌手徐乐同。
这首歌发行于2018-07-13,收录于徐乐同的专辑“14”中。
这首歌的完整歌词和专辑介绍如下:
表情 - 徐乐同
词:徐乐同
曲:徐乐同
编曲:郑楠
制作人:周品
弦乐监制:胡静成
和声编写:余昭源
吉他:劳国贤
鼓手:武勇恒
贝斯:韩阳
弦乐:国际首席爱乐乐团
和声:余昭源
配唱制作人:周品&丁爽
主唱录音&编辑:李杨@55TEC Studio
弦乐录音:李昕达@九紫天诚
乐器录音室:55TEC Studio&九紫天诚
乐器及音频编辑:张一白@55TEC Studio
混音师:周天澈
喜不代表我憧憬
怒不代表我想哭
哀不代表我离开
乐不一定真快乐
你看到我的每一个表情
还有那些迷惘和失望和彷徨
在痛苦的磨难中
你不一定能懂
你看到我的每一个表情
还有那些释怀和自high和期待
你无视的自以为
其实都是天才
喜是代表我清醒
怒是代表我宽恕
哀是代表我存在
乐是代表我懂了
你看到我的每一个表情
还有那些迷惘和失望和彷徨
在痛苦的磨难中
你不一定能懂
你看到我的每一个表情
还有那些释怀和自high和期待
你无视的自以为
其实都是天才
你看到我的每一个表情
还有那些迷惘和失望和彷徨
追逐梦想的初衷
我希望你能懂
你看到我的每一个表情
还有那些释怀和自high和期待
翻过山后看大海
才懂精彩
才懂精彩
徐乐同 专辑 14 中 表情歌词创作表达的意思
沉淀比突袭重要?即使到现在,一定也有人不太熟徐乐同,或许这刚刚好,这样你就能从他的音乐全新“入坑”了。对于徐乐同,你或许眼熟,在《急诊科医生》、《老炮儿》、《28岁未成年》、《神犬小七》等电影、电视剧、网络剧中,你看过徐乐同生动的面部表情;对于徐乐同,你甚至耳熟,在黄雅莉、郁可唯、李代沫、王铮亮……等人的专辑中,说不定你听过徐乐同流畅的旋律表情。在音乐幕后蛰伏过几年,也在荧幕前表演过几年,徐乐同始终念念不忘的,是唱歌这件事。甚至徐乐同在北京闯荡这14年,都是把音乐梦挂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上。创作、弹琴、发声,徐乐同不断使自己的音乐能力在进步,即使有过给他人创作的经历,徐乐同的歌唱欲也从未衰减,直到第14年,徐乐同以自己的创作、自己的声音沉淀出了这张名为《14》的EP,给自己在北京为音乐梦想打拼的这14年。《14》收录的单曲不多,四首,已足以凝结徐乐同不同角度的创作发声,这是他沉淀了14年来,留给自己最好的作品,甚至自信到有一首曲名《徐乐同》的歌,因为歌曲本身已完完全全唱出了自己这些年来对工作、生活、人生、事业的看法及思考。不玩突袭作品发布,而用多年来沉淀的音乐能力唱自己的故事,你会不会有共鸣?听众可以用听的来感知。音乐比文案重要?的确是的,很多时候,文字只是提炼音乐里的关键字,但更深邃的东西,需要你亲自听进去体会——尽管这对于快节奏的当下,是很难的事。写文案的同学也尝试在徐乐同的音乐中,找寻一个更精准的关键字传达给听者,最后想把“稀缺感”定做是徐乐同《14》EP的一个关键字,这种稀缺感不是指徐乐同的音乐,毕竟你从头到尾听这一张EP,四首歌横跨了长青的英伦风格(《表情》)、保留万能的钢琴抒情(《飞去》)、涉猎了新鲜的欧陆电音节拍(《徐乐同》)、还作出颇具实验感的Fusion曲风(《演出现场》),但撇去那些层层叠加的编曲背后,徐乐同的歌词、旋律所带出的音乐质感,恰就是“稀缺感”的最核心内容。生于1987年的徐乐同,曾经历过华语流行音乐最繁盛的90年代,之后在爱上创作和演唱流行音乐这件事时,他已经深深地吸纳了流行音乐最菁华的那部分养分,化作新的音乐内容,输出在了徐乐同的创作中,这样的创作特色,是当下流行音乐市场的稀缺货色。徐乐同喜欢台湾音乐人陈小霞的创作,所以在抒情曲的旋律中,偷偷把一两个音符变奏,让情歌也能听起来有不规整的节拍,像是徐乐同从小霞姐那里“偷师”来的技能,EP中收录的《飞去》就是这样不规整又十分妥帖的一首情歌;徐乐同也喜欢新加坡音乐人李偲菘、李伟菘兄弟创作抒情歌的力量感,所以在《演出现场》、《徐乐同》这些偏抒情旋律线的作品中,我们更听得见徐乐同和编曲老师邓鼓融入在歌曲中的重拍,那是令抒情歌不止于抒情的升华手段,徐乐同一样在自己的音乐里传达了这种抒情歌领域的稀缺意念;还有郑楠做编曲的《表情》,随着从低频到高频的音色推进,配奏器乐的逐层递增,徐乐同的音乐表情也逐步丰富了起来,对于自我内外的心绪与思索,歌词表达了徐乐同的状态——这种vocal中的表演感,也是徐乐同兼具歌手与演员身份的优势,更是他能给音乐唱出更多面表情的一种“稀缺”能力,音乐因此变得不再是扁平化的传达。听吧,你感性的感受,远远好过文字的枯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