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为你吹奏一种生活幸运的你不曾经历”是一句歌词,这句歌词出自歌曲《残缺的角落I》,演唱者是歌手李寿全。
这首歌发行于1986-08-01,收录于李寿全的专辑“8又二分之一”中。
这首歌的完整歌词和专辑介绍如下:
残缺的角落I - 李寿全
词:张大春/李寿全
曲:李寿全
就这样的走在周末的街上
灯火已点燃都市的夜晚
脚步穿梭交换的是沉默
或许在寻访还有些些的茫然
纷飞的细雨霓虹在闪烁
橱窗的木偶流露着诱惑
人群走向那冷冷的角落
然后我听到他正在诉说
让我为你吹奏一种生活
幸运的你不曾经历过
不需要同情也不要施舍
残缺的我也有生命的歌
破旧的轮椅他卖着口香糖
半生的沧桑微小的希望
夜雨不断闹区已黯然
声声的呐喊在我耳边回荡
让我为你吹奏一种生活
幸运的你不曾经历过
不需要同情也不要施舍
残缺的我也有生命的歌
一样的灯火一样的周末
再度我来到熟悉的角落
人群走过不见他的行踪
好像还听到他正在诉说
让我为你吹奏一种生活
幸运的你不曾经历过
不需要同情也不要施舍
残缺的我也有生命的歌
让我为你吹奏一种生活
幸运的你不曾经历过
不需要同情也不要施舍
残缺的我也有生命的歌
李寿全 专辑 8又二分之一 中 残缺的角落I歌词创作表达的意思
台湾百张最佳专辑之李寿全《8又二分之一》初初认识李寿全是在一大堆的台湾当红歌星专辑的制作人中。李寿全作为台湾民谣时代的推动人在80年代中后期是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他创作了苏芮专辑《一样的月光》、《请跟我来》,潘越云《天天天蓝》、《守着阳光守着你》等歌曲,并为蔡琴、李健复、王新格等歌手制作过音乐专辑。确切的说,李寿全应该算是一个幕后的制作人。86年的台湾歌坛是民谣运动自由创作的觉醒时期,大量音乐制作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李寿全也推出了自己唯一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专辑《8又二分之一》。这张专辑作品发行之前李寿全曾经出版过一张《未来的未来》电影原声碟(以电影《超级市民》原声带的名义推出),有了这张专辑的尝试,《8又二分之一》中的音乐就显得更加成熟和耐听了。这张专辑给台湾的流行音乐带来了无法比及的社会效应,可以说是那个年代无法抹去的回忆。李寿全是早于罗大佑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中却不难发现其对社会现象的关注是完全不低于罗大佑的。李寿全的音乐旋律优美流畅,很少听的到情绪的大起大浮,他的歌词也是完全口白话的,这就更让李寿全和他的音乐让人接受和打动。总是念着什么时候才停止流浪,事实上,人生就是流浪。被过去赶着逃,被未来牵着跑。——《8又二分之一》听来的辛酸故事好象特别熟悉,电影上的小人物又好像是自己,唱片里的恋情都像是缠绵的过去,然而,别人的悲剧总是别人的悲剧。——《张三的歌》这两段话分别写在第一首和第二首歌歌词旁边。作为序,它完全的表达了李寿全音乐的含义。孤独、惆怅、凄凉的音乐就是歌中所描写的那些城市中小市民的生活状态。有着许多的梦想却不得不在这个城市放弃掉多年的追逐,然后变得平淡茫然。李寿全的歌是唱给特定的台湾青年的,那些少年不得志青春消逝的人。主题歌《8又二分之一》让我想起了侯孝贤曾经导演的一部影片,也叫作《8又二分之一》。同样写实性的述说着台湾市民的生活,同样的茫然着找不到方向。8又二分之一究竟代表着什么?李寿全在音乐里唱到了八种生活状态,异乡的流浪、冬夜的凄凉、黄昏的城市、搬家的前夕、拥挤的人群、电影角落的哭泣、卡拉ok消沉的男人和往日恋人的回忆,这一切是在九月的午后,一个黯然神伤的季节。李寿全在歌里唱着每一种生活,也就在唱着都市里每种人的生活。《张三的歌》是电影《父子关系》的主题歌,电影中的小人物有时就好比自己,所以我们在看到那些和自己状态相似的人物时往往容易被他们的命运打动。李寿全在歌里唱着希望,他说:我们要飞到那遥远的地方看一看,这世界并非那么凄凉,我们要飞到那遥远的地方望一望,这世界还是一片光亮。这只是失望背后才隐藏的希望。那种阿Q似的自己给自己的希望。李寿全就在音乐中再次唱着小市民的悲哀。在李寿全的歌中听到的终究还是迷茫。李寿全写的是小人物的歌,于是听得懂歌的人自然也就成了小人物,在这些小人物的命运中悲哀。志愿的落空、流浪的凄凉、理想无法实现、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在音乐中仿佛找的到自己的影子,在这个社会被遗弃的角落里我们哭泣我们爬起,在颓废中坚强的成长歌唱。李寿全在音乐中揭露着这个社会的痼疾,这种来自社会底层批判的声音在现代化都市里歌唱了十多年,还将继续的传唱下去。《未来的未来》、《我的志愿》、《上班族的一日》三首歌唱着人们不甘平淡的心态,也唱着理想的流逝。在《未来的未来》里,李寿全还在期许明天的美好,还在等待生命的辉煌。然而在雨水和车声拥挤的窗口思考,在都市的边缘停留时,他终究还是只能期待。他唱着:这未来的未来,我等待!等待中的苍白。《我的志愿》是这张专辑中仅有的一首节奏稍快的歌,李寿全唱着从童年到成年的理想志愿,唱着多年每个志愿的落空,或许这种落空只是年少单纯梦想在这个污浊社会的消逝。少年不得志后,李寿全开始描写上班族的生活,在日复一日拥挤的电梯、臃肿的公车里我们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眼角的皱纹爬了上来,嘴角的微笑世故了起来,青春就这样在老板诺言的等待中一点点逝了去。终于那些曾经的梦想被现实消磨殆尽,终于我们面对着镜子发现自己老了去。这是这样的一种悲凉?李寿全的音乐就唱着这种无奈和悲伤,叫人无法不被打动不在心里沉思。《占领西门町》是这张专辑中最有意义的一首歌。罗大佑曾经唱过《鹿港小镇》,李寿全的《占领西门町》也是一首同样内涵的音乐。如果熟悉侯孝贤电影的人就会知道那个年代台湾底层少年的生活。拿着砍刀每天无所事事,闲着时泡泡miss,意气比亲情还要重要……这就是那时台湾少年的生活。少年的情和意流露在侯孝贤的电影里,也流露在这首《占领西门町》的音乐里。这种少年“朋克”的现象是台湾独有的景色,也是台湾的无奈。李寿全就在音乐里描写着这种现象和这群孩子的世界,他说“他们是台湾的少年朋克,国家未来的主人翁,他们占领了西门町”,他说“他们终究会长大,我们终究会变老,他们的梦想会成为事实,我们的想法会过去。在未来的社会里,如果不想被遗弃,当你来到西门町,要和他们一起呼吸!”《残缺的角落》是一组纪念西门町街头艺术家的音乐,两首歌曲和一支音乐唱着李寿全对人性尊严的赞美和对社会无情的披露。《残缺的角落》又一次将听者拉到了社会深处遗留问题的关注里,叫人无尽感慨。李寿全的音乐听来是伤感和惆怅的,这样的音乐在86年那个民谣盛行的年代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这位幕后歌手在唱着自己心声时,所呈现出来的与市场形态不甚相同的风格及其概念在那个年代给社会带来了难能可贵的社会效应。音乐虽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音乐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叫人开始关注另外一种生活状态的人群。我想,这也是李寿全音乐最具有意义的地方,也是过了十五年后再次拿出这张专辑评点的理由!音乐带给人们的感觉是共通的,如果你也被这样的音乐所打动。尤其是李寿全的音乐,我想,能够被他的音乐所打动的人在思想上也是一致的。拿出这张专辑写与《残缺的角落》组曲的后记给每一个听过李寿全和没有听过他音乐的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