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已过去这城市大到不会同时下雨于是”是一句歌词,这句歌词出自歌曲《夏天已过去》,演唱者是歌手朱七。
这首歌发行于2014-09-01,收录于朱七的专辑“给我们 2013音乐会”中。
这首歌的完整歌词和专辑介绍如下:
夏天已过去 (Live) - 朱七
孤单单的窗台雨中的城市
在想念中失语
雾蒙蒙把所有坚强都打湿
就任性的想你
这城市大到不会同时下雨
于是特别相信我们的相遇
我不顾一切的爱你
哪怕你总是逃避
直到你严肃对我说对不起
小心保持着距离
只为还能联络你
强烈情绪都尽量平淡处理
不计算这样有没有意义
看见街头有人穿毛衣
发现夏天已过去
我游荡你住的街区
感觉这生活气息
就算不见到你也会很安心
其实还是会期待
转角突然遇见你
这个夏天最后盛大的秘密
繁华的街头突然安静
不停说爱你的汹涌里
凉的风微微起
夏天已过去
这城市大到不会同时下雨
于是特别相信我们的相遇
我不顾一切的爱你
哪怕你总是逃避
直到你严肃对我说对不起
小心保持着距离
只为还能联络你
强烈情绪都尽量平淡处理
不计算这样有没有意义
看见街头有人穿毛衣
发现夏天已过去
我游荡你住的街区
感觉这生活气息
就算不见到你也会很安心
其实还是会期待
转角突然遇见你
这个夏天最后盛大的秘密
繁华的街头突然安静
不停说爱你的汹涌里
凉的风微微起
夏天已过去
夏天已过去
夏天已过去
夏天已过去
朱七 专辑 给我们 2013音乐会 中 夏天已过去歌词创作表达的意思
给我们2005年8月,夏天将要过去的某个日子。我跑去找老板谈话,在他那个堆满书籍的办公室中,点上烟,表达我辞职的意图,然后,我们开始了关于某个日子的讨论,这个日子,是9月1日。9月1日,对于中国这一代的人,是一个标志性的日子。一是,秋天要来了;二是,暑假结束了。我们生活的规矩,是生活上的一年,从春节开始;学习上的一年,是从9月1日开始。这个日子,我们背上书包,进入新的年级,或者升入新的学校,遇见新的同学,拿到新的课程表,接收新的要求。所以我说,我要离开了,9月1号是中国小孩重新启程的日子,我要去写几个月的歌。于是,他让我离职了,后面几个月我写出的歌,在2007年发表,叫逗号。1992年9月1日,初三,开学。台风,江林兵离开了我们。2013年9月1日,北京,九剧场,朱七,一场不自量力但自娱自乐的很开心的音乐会,开唱。2014年9月1日,这张live专辑,辗转制作完成,正式登录虾米网。我是一个害怕演出的业余歌手。总是希望,躲在光盘背后,修饰再三,把文字印刷出来,就已经画下句号了。每一次发专辑,都有点像那个顽童,狠狠朝着那个窗户,丢出一块石头,然后马上转身跑掉的心情,也不管玻璃有没有碎,主人家有没有追出来打骂。因为,由始至终,我只是想要,轻轻表达一下,而已。演出不一样,演出像一次战斗,从头至尾,你不能离开舞台,你要很认真的面对每一首歌,每一个场次。你要确定在这一次性的机会中,你表达到位,你与观众的沟通适度。既要保证不冷场,又要保证歌曲意念的正确传达,就像毛主席说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也,太难了些吧。所以,我的演出,通常都基于两个理由,一是我内心的仪式感,在每张专辑发布后,需要有一场小规模音乐会,来承载我的碎烦,表达我的思考。二是,盛情难却,无论拼盘也好,音乐节也好,当嘉宾也好。这就是为什么,我在2013年夏天之前,从未在杭州之外的地方,唱过歌的原因吧。这一趟,虽然怯生生的,但其实走的非常开心,而过程中的收获,也一如既往,在往后的日子里,才慢慢渗透我。这是一张意外获得的专辑。所以,并未像那些录音室专辑那样,处心积虑好多年,完整概念一再推敲,词曲反复修改,连平面和设计都苦心思索。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意外,这张专辑带给我自己的,是另外一种感受。原来,我唱每首歌之前,都说了那么多话,长到,我都不好意思发表出来。可是这又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情,我们需要尊重某些哪怕是缺点的事实吧。原来,一次性的记录,存下来的是这样的情景,我或许过于激动或许过于冷静或许过于矫情,都存在那里,不增不减,完全独立于此刻的时空存在,像人生,只此一次。原来,现场唱歌,我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那里那么多的东西。原来,团队的意义,在演出中的交融是那么有趣而重要。原来,我竟然连live专辑都有了,这一趟自娱自乐的音乐旅程,真是越来越圆满了……2014年9月1日,我鼓起勇气,把一年前那个一次性的自己,丢给大家听,听那时表达的悲喜,听那时的絮絮叨叨。我想,或许,大家可以把这张专辑,当成一个电台节目来听,听这个叫做朱七的人,想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才写了这些歌,才唱了这些歌。嗯,这个日子,是重新启程的日子,对我来说是,希望对你们来说,也一般无二。————————————————————————————————————————感谢他们一趟意外的巡演,一张意外的live专辑,要感谢的人很多,容我按照时光顺序,一一道来。张征——杭州黄楼、上海onstage的老板,是他打电话给我,说今年的7月7日,onstage的场地给你留好了,演不演?这就是我2014年三场演出的初始,也是我离开杭州演出的起心动念吧。他是一个值得尊敬,并且很有审美与品味的大哥。王涤——还有楼智杰。要演出是必须包含杭州本地的,杭州本地,一定是酒球会了,王涤每一次,都是永远的“没问题”与豪华招待,并且为了我这一场,做了一个促销活动。楼智杰每一次都是解决各种困难,架设各种乐器与话筒。最近得知,酒球会或许要关门了,杭州的livehouse何去何从,请一起祝福。卢中强——还有吴婷。一次在北京出差与卢总吃饭聊天,说起演出场地,细数了几个北京的选项,都被他批判,聊到后面,自然就是他拍着胸脯说“我帮你搞定了”,然后是各种联络确认时间、音响工程、以及宣传,有吴婷前前后后的帮衬着,事情才逐渐落实。简单说,没有十三月卢总这一句话,北京之行,是没有可执行性的。所以这就是一场纯演出,因为虽然我把全部票房都还给了他们,我依然不确定,他们是否亏钱了。乐队成员——乐队是卢山、小辉、裘贝和可乐,他们帮我做了很多义务的演出,并且时不时会说:要不要再来演一场?这是一种很舒适的体验,他们并不纠缠于费用(实际上基本没有),把我们一起演出当成了一种乐趣,同时也是这一路欢声笑语的来源。北京那场,当我还在思量再三无法决定的时候,他们跑过来诡异的看着我:要么还是去北京演一场吧,不然我们帮你承担点成本??这句话让我真正下定决心,去北京演出。小皮——这几年跟皮哥一直相互刺激、相互学习。去年演出,他放出豪言壮语,不管我演到哪里,他都会自费跑去当嘉宾。他比我们去得早,在北京玩了几天,办了一点事。然后在我们到达住宿的宾馆时,在大堂抽着烟等着我们,那眼神,跟被放逐的小孩看到小伙伴的眼神也没什么区别。我们一直相互当嘉宾,但是我演的少,有机会慢慢补上吧。万里——万里是我们的朋友,帮着我们拍一些MV,拍一些演出记录,这次,也是,毫不犹豫的,就跟着我们去了北京,说书的现场已经有一个版本在网上了,我们在商议,重新弄一下字体,把歌词打上去,再拍一些小人书的素材,做一个完整版出来。沈庆与小钟——感谢两位重量级嘉宾的鼎立支持,小钟老师是一开始就约好的,本来也是十三月的主场,我想他一定是来帮忙拉票房的。庆爷是说来看看演出,唱不唱还不知道,结果刚好和他的吉他手一起过来,就上台唱歌了,很开心。因为版权的关系,live专辑里面不可以收录他们两位的歌,略遗憾。温青云——开始,是说找姜北生帮忙现场音响工程的,结果应该是有音乐节的工作,所以换了团队里面的其他人。我必须得说明,北京这场,音响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包括用耳机返听,用现场录音来调音,遗迹演完以后,温青云大哥很随便的问了我一句,都录下来了,你要拷贝走吗?当时真是惊喜,感谢他们的专业标准,才有了这张音频。阿福——就live专辑而言,阿福才是最大的贡献者,30多个G的音频文档丢给他以后,我基本没干什么。音色琢磨、混音一混音二混音三、修音、母带一母带二母带三,全部是他一手搞定,还包括请小皮重录部分和声,和卢山那个现场弹错的尾奏补录。感谢阿福,现在他虽然是业余的心态,却忍不住开始了更专业的研究,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哈哈。感谢上面那些朋友,也感谢有兴趣听一下这张专辑的朋友,朱七依然是在自言自语,不论人前或人后,涉及完整作品,我还会继续努力,后面两张专辑都在规划筹备,进度很慢,还请有心的人,继续耐心等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清单时间:2013年9月1日地点:北京市九剧场主办:十三月唱片、散问音乐后期混音制作母带:阿福@麦麦童声现场协调:吴婷@十三月现场嘉宾:沈庆、钟立风、小皮现场调音:张博现场录音:温青云系统工程师:张程系统工程助理:戴宁、方正、温建辉、刘景建主唱木吉他口琴:朱七和声:小皮电吉他木吉他合唱:卢山@琴庐乐器键盘和声:曹宇辉贝斯:裘冶良鼓:马志桐口白:柳顺利文案:朱七插画:高嘉平面设计:言西早版权所有P&C:朱鹏(朱七)专辑首发:虾米音乐www.xiam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