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行歌曲 > Fallforyou灯光黯淡没有形状是什么歌

曾轶可 - 水的记忆歌词 和 水的记忆歌词 创作表达的意思

“Fallforyou灯光黯淡没有形状”是一句歌词,这句歌词出自歌曲《水的记忆》,演唱者是歌手曾轶可

这首歌发行于2020-12-14,收录于曾轶可的专辑“情绪禁区”中。

这首歌的完整歌词和专辑介绍如下:


水的记忆的专辑 水的记忆 - 曾轶可
词:曾轶可
曲:曾轶可
灯光黯淡 没有形状
池水柔软 没有形状
那晚泳池 你的轮廓 没有形状
可为什么闭上眼 你在身旁
夏夜的风 没有形状
草莓樱桃香烟的气味 没有形状
早已不记得夏天究竟多热多长
可是你的声音为何夜夜流淌
Fall for you
Fall for you
Fall for you
Fall fall
灯光黯淡 没有形状
池水柔软 没有形状
那晚泳池 你的轮廓 没有形状
可为什么闭上眼 你在身旁
夏夜的风 没有形状
草莓樱桃香烟的气味 没有形状
早已记不得夏天究竟多热多长
可是你的声音为何夜夜流淌
Fall for you
Fall for you
Fall for you
Fall fall fall fall
如果从此不再见你
我拿什么记得你
跌入水中 沉入水底
想象你慢慢包围 我的身体
还有谁会比你温柔
只有我能被你触碰
流着眼泪的我好快乐
让我溺死在你的怀中
Fall for you
Fall for you
Fall for you
Fall fall fall fall
Fall for you
Fall for you
Fall for you

曾轶可 专辑 情绪禁区 中 水的记忆歌词创作表达的意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很少去注意这样一件事情,那就是自我情绪的流失。世界日新月异,我们一如往常,在今天,当“内卷化”已经被塞入各种各样的讨论话题,卷入其中得不到一个恰当伸展的我们,始终还是无法看到出口究竟是在哪里。我们的情绪被放入一个个精美的罐子里,整齐排布,亦步亦趋,时刻被提醒、被规训、被说服。网络舆论和社会规则都在无形中四立围墙,冲撞即是莽撞,而“情商”(EQ)尤其成为一个衡量标准,直白赤裸的表露情绪,无疑成为幼稚、逾矩、怪异甚至是疯狂的举动。但总有人在做那个突破常规、拒绝定义的“疯子”。2018年,曾轶可从“人设”时代的货架上夺回自己,大胆彰显自己的创作才华和独特品味,以《Anti ! Yico》给当时的娱乐生态一记重拳。2020年,“破除人设”后的她,又以体内爆发的无限能量,用更为决绝、张扬的创作,冲撞进被外界隔绝的《情绪禁区》(Emotional Quarantine),在这疯狂又难以理喻的世界上,她正奋力划桨而来,向人们展示她音乐王国的蓝图。身为华语乐坛的“异类”,曾轶可一直坚持用极为个人化的创作,不断突破大众的界定,恰如彩虹,把光色从单一的维度中,解析出无限宽阔的色域。与John Congleton再度合作的《彩虹》,以另类摇滚乐为基底,正是曾轶可用以打破华语流行音乐范式的武器。狂暴的噪音吉他引领全篇,失真沙哑的音色与疾行的强劲鼓点,宛如疾风骤雨肆虐在耳膜,曾轶可笃定的声线破开雨帘,在彩虹的另一端,坠落在《雌雄同体》的全新世界里。在陌生世界的巨大齿轮前,在无边的冷漠和寂静弥散的混沌里,她推翻着性别与人格的二元理论,为拒绝再次陷入标签的陷阱与“既定规则”的修正,她化身难以被归类的外星来客,轻蔑地称自己为“怪物”,在合成器弦乐编织的序曲里开启星际漫游。异类也好,怪物也罢,所有格格不入的藏匿者们啊,从不惮于对世界抱有最大程度的善意与,爱。在梦幻流行氛围里甘愿沉溺的《害羞》,无须背叛身体的本能反应,因爱而打乱的呼吸在小心试探的《初吻》后,如发酵后蓬松的面包,在无法察觉的间隙缓缓铺满整个心房。贪婪沉醉,迅速下坠,终于在《蝴蝶》里被冒进的噪音吉他打破克制,迸发出热烈又执着的渴慕,只为追逐你的心跳而《越界》。即便是要跨越荒芜,穿过皮肤血液,哪怕被疼痛割伤差点丢弃性命,只要终点有一朵盛放的玫瑰,又有什么禁忌可言,爱就是唯一的本性。用《戏》向同样浓烈炙热的《霸王别姬》致敬的曾轶可,与“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一样,不求他人辨识真实或虚妄,只把这一池爱恨交织,都倒入略带复古质感的《水的记忆》中;又将胸腔郁积的回忆浸入融化了爱的盐分的深海,弥散在温润的混响空间,用已经沙哑的音色,为《昔日圣诞》的遗憾和失意的心送上一朵玫瑰。百转千回,渺远的钟磬弦音回荡在旷远的意识空间,如此漂流,只为说一句《Truly》爱你,在冰冷的脉冲声背景下,充溢在比46亿年还要漫长的岁月。专辑中10首歌曲,皆是曾轶可在《情绪禁区》内的勇敢冒险。在外界看来,充满禁忌的拥抱、近乎偏执的追寻、脱离常态的炽烈,几乎都是不可理喻的“失控”,是被列入“禁区”的情绪。但身处其中,「情绪禁区」又是天真的情绪在野蛮生长的游乐场,被尼采称为“酒神艺术”的种子,就在这里发芽。是“异类”吗?是“病态”吗,也许只是纯真的孩子,如Patti Smith在《只是孩子》里写:“我竭力压制着破坏性的冲动,不断以创造性的冲动取而代之。不过,那个憎恨规则的小我并没有死”,她们有一点相似,都毫无顾忌地做回了自己。

发表评论

用户头像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